2025年11月18日,“赤水河谷中國醬香”區域品牌推廣活動在茅臺隆重舉行。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應邀出席并講話。他說:
一河瓊漿千古醉,百里酒香入夢來。初冬時節,赤水河正清,糯紅高粱正香,下沙正忙。中國白酒不僅是糧谷的精華,更是一片風土的靈魂,一段沉淀的歲月,以及一種在耐心與堅守中成就的生活藝術。赤水河,一條流淌著酒香、積淀著文明的美酒之河,不僅孕育了茅臺這樣的世 界級品牌,更滋養了赤水河流域醬香白酒產業集群。站在赤水河畔,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山川河流的靈韻毓秀,更是一部流淌的產業史詩。今天,我們共話“赤水河谷,中國醬香”,不僅是對一方水土的禮贊,更是對一個經典產業如何在新消費時代持續引 領、持續成長的深度思考。上個月,工信部將釀酒產業定性為“歷史經典產業”,賦予其“承載中華文明基因、彰顯民族文化自信”的使命。這不是簡單的身份更迭,而是國家層面的戰略性升維,是對釀酒產業在新時代承載的經濟價值、文化價值、科技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全 面重塑。標志著中國釀酒產業,從“傳統制造業”躍升為“國家文化符號”,從“地方經濟支柱”升級為“全 球產業標桿”。貴州,作為中國、世界白酒的核心產區之一,歷史經典產業的定位尤其重要。在工信部首批中國消費名品評選中,“赤水河谷中國醬香”榮膺區域品牌,茅臺、習酒分獲“歷史經典”與“時代優品”稱號。無疑,“赤水河谷”作為歷史經典產業的重要產區之一,區域品牌推廣是對經典產業價值的深度挖掘與時代重塑。作為“歷史經典產業”中的重要代表之一,“赤水河谷”釀造的悠久歷史,技藝傳承,人文精神,生態密碼,創新實踐,支撐其不斷發展壯大。新的時代,生活品質的躍遷,國際化浪潮的沖擊,新技術革命的奔涌,消費群體的迭代,文化煥新的思維,新體驗新場景的重塑。歷史經典如何更好的傳承,歷史經典如何更好的發展,是擺在我們面前,必須深度思考,明確解析的時代課題。這其中,有幾個問題不能回避,且必須做好。
其一:生態是命脈。中國白酒的釀造是世界上 唯 一的天人共釀的智慧,離開赤水河就沒有赤水河醬香。赤水河流域的“山水林土河微”是其產區的生命線。這里,必須深度思考的問題是,產能與產區的合理承載量,原料與產能的合理匹配量,風味與微生態的合理貢獻量,必須以強有力的科學研究回答好這幾個問題。關于生態的保護,只有通過立法才能實現赤水河自然生態的可持續,才能以生態表達升維赤水河谷的價值表達。
其二:文化是核心為什么而釀,為誰而釀必須清晰而明確。人,只有在歷史維度中才能領會自身。中國酒文化,就是中華民族所創造、傳承、選擇、整合的飲酒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系統組成。以文化為中心就是消費者為中心。“感恩互敬、分享表達、利他為主、兼顧悅己”。這是中國釀造的共性文化表達。赤水河谷的文化核心是什么?當然需要明確。我們酒業的問題,根本的不在政策、環境,而在我們自己。所有問題,都是文化問題。傳承技藝,弘揚精神,走向國際亦是文化的突圍。我們必須傳承、選擇、整合、創造,走出一條中國酒文化的“中國式現代化”之路。
其三:傳承是根本中國白酒的成功者,都是傳統技藝的優 秀傳承者。中國白酒釀造的神秘是世界難題,亦是世紀難題。建國以來,所有的科學研究,基本上都是對傳統釀造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解析。所以,以敬畏之心傳承傳統工藝,是歷史經典產業的立命之本。謹遵端午制曲、重陽下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發酵、七次取酒……這套復雜、漫長而嚴謹的釀造工藝,是歷代釀酒師心口相傳的智慧。也是其風味的極 致藝術。
其四:時間是成就釀的長,存的長,成就了赤水河谷醬酒的味道。白酒產業是典型的時間產業。我曾講:產業未來的競爭,不僅是你能產多少酒,釀多少好酒,而是看你存了多少好酒。酒是陳的香,陳香的酒是貯存出來的,是時間的味道,不是吹牛吹出來的。越來越多的企業越來越注重貯存能力的提升,越來越注重釀、存、銷的合理結構。幾十萬噸的陶壇陳貯正在許多名酒企業成為現實。陳年酒、年份酒的時間表達越來越被消費者接受。陳年酒、年份酒不是概念,要的是真材實料,要的是真實的歲月痕跡,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時間味道。未來企業實力的標簽一定是你的貯酒能力。很快會有一些名酒品牌對全社會承諾只賣五年酒、十年酒的時候,產業格局一定會再次打破,重新構建。
其五:創新是動力歷史經典產業之所以能夠傳承千年,是因為追求極 致釀造的不變初心。揭秘傳統釀造的機理,揭秘微生態的協同,揭秘復雜構成所形成的風味厚重,揭秘傳統釀造的科學內涵,本身就是在解答中國白酒釀造的世界科技難題,就是其典型的科技創新。中國白酒產業以創新提升品質是永恒的追求。所以,與酒業而言,不以提升品質的所謂創新都是偽命題。以數字化技術、AI技術提升精細化釀造,嚴苛品控等都應該積極而為之。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歷史經典產業,更是前景廣闊。聚焦提升服務,拓展消費群體,大有可為,應積極培育新職業,侍酒師,調酒師,品鑒師,文化宣講師等。以新職業創新驅動歷史經典產業高質量發展。當前中國酒業正處在從“規模驅動”向“價值驅動”轉型、產業集中度持續加劇、消費理性化、品質化、個性化多重疊加的關鍵時期。我們清晰地看到,隨著消費觀念的日趨成熟與市場環境的復雜演變,酒類消費已全 面進入“消費態度理性、消費價格理性、消費選擇理性”的“三理性時代”。消費者不再盲目追隨品牌光環,不再輕信營銷話術,而是更加注重產品的真實價值、文化認同與情感共鳴。消費者從未像今天這樣清醒、審慎且富有主見。在這一背景下,赤水河谷產區如何于變局中開新局,于浪潮中立潮頭,必須明確而清晰。
有幾點思考,與大家交流。
一、從“引導消費”到“消費引導”
當“渠道為王”轉變為“消費為王”,由供給側主導的話語權正在或者已經讓位于消費側。因此,消費變革的本質是消費邏輯的回歸,理性不是距離,而是更深入的共鳴;不是疏遠,而是更美妙的相遇;不是拒絕,而是更恰當的選擇。“理性時代”的本質,是消費者主權意識的全 面覺醒。“理性時代”的消費者,不再是被動接受的靶子,而是主動搜尋、比較、評判的主體。理解并引 領消費變化,是經典產業永葆青春的關鍵。Z好的營銷,是讓產品成為消費者精神世界的映射。飲酒行為已經從“社交符號”回歸“生活美學”。“消費價格理性”意味著拒絕為虛高的品牌溢價和渠道成本買單,要求價格必須真實反映價值。“消費選擇理性”意味著消費者在信息透明的環境中,基于品質、文化、體驗做出自主判斷。這三者的核心,都是對“真實價值”的極 致追求。我們的任務,就是把醬香美酒歷經時間淬煉的稀缺價值——生態價值、技藝價值、時間價值、文化價值,清晰地、可信地傳遞給消費者。一瓶酒的價值,一半在瓶內,一半在瓶外。瓶內的價值由釀造決定,瓶外的價值則由體驗創造。我們必須從單純“釀產品”的思維,徹底轉向“創造消費體驗”的思維。這包括全渠道無縫銜接提供購買體驗的便捷與愉悅;品飲體驗的儀式感與知識獲取;文化體驗的深度與共鳴;因共同喜好形成社交體驗的價值認同。當消費一瓶酒成為一次美好的、增長見聞的、富含情感的記憶時,價格便不再是唯 一的衡量標準,這正是應對“消費價格理性”的更好策略。
二、從酒找錢到酒找人
注意到貴州酒業的一個新提法: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。這里首先要明晰什么是生活方式。生活方式涵蓋飲食,社交,商業,消費等等。既有傳統的,亦有現在的,還有未來的。社會的進步和變化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。以酒會友的社交形式,酒可以是主角。而今,生活的豐富多彩,代際的更迭,興趣的廣泛,昨日的主角今天可能要做配角了。要擺正心態,做好配角,以趣會友,以酒助興,配角亦要配出精彩。其實,生活方式變了,我們的服務必須跟著變。我常說,我們是釀造美好的產業,生活因為有美酒而更美好。未來,我們是創意美好生活的產業。我們創意更好的美酒美生活,讓美好生活因為有美酒而更加美好。說的俗一點,我們原來是酒找錢,誰給錢,賣給誰。未來,我們要酒找人,找對喜歡美酒的人,找對喜歡赤水河谷醬酒的人。傳統的營銷很難找到人,找對人。新職業可以解決這個難題,侍酒師創意美酒新場景,根據不同的需求,創意更好的儀式,餐酒搭配,飲用器皿,飲用方式。調酒師,可以讓國際、時尚、復古、藝術、風味多元走進你的生活;品鑒師可以成為美酒愛好者的知心朋友,為你答疑解惑;文化宣講師,為你娓娓道來博大精深的酒文化,美輪美奐的酒故事,從此,你便會愛上美酒。創新場景,創新體驗,創新儀式。讓美好生活,因品而飲,因趣而飲,因情而飲,因景而飲,因游而飲,因器而飲。創意無限,美好無限。找人就是要于文化、于場景、于體驗之中,找到共鳴者。通過構建新的商業模式,例如酒莊、博物館、體驗中心,成為人文交流的道場;創意酒與藝術、設計、影視、體育等領的深度融合,提升其美學價值與時尚感;推動企業家、釀酒師與消費者真誠對話,成為消費者可信任、可共鳴、可追隨的“朋友”。既要找到人,還要找對人。Z高層次的消費是“為意義買單”。作為中國傳統哲學的產物,“順天應時”、“陰陽調和”、“時間價值”、“靈魂產地”、“風味原點”這些美酒的釀造的理念,本身就是一種可消費的“生活哲學”。要讓品飲美酒成為一種生活態度、一種文化自信、一種身份認同的表達。這不僅能牢牢抓住當下的核心消費群體,更能吸引那些尋求精神共鳴的年輕一代,為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。
三、從“產區品牌”到“品牌產區”
產區的內涵絕不能止于地圖標記,而更應是一枚文化符號、一個品質承諾、一種價值體系。在新消費時代,產區價值必須從“天然稟賦”的初級敘事,升維為“系統生態”的高級表達。產區品牌的建設不能再停留在產區政府背書或區域宣傳的層面,而應升維至“品牌產區”的系統打造,以產區為整體品牌,以企業為價值單元,構建起“共榮共生、各美其美”的產業生態。首先,產區價值的核心,在于構建“不可復制的稀缺性生態系統”。赤水河谷的獨特氣候、水文、土壤與微生物群落,共同構成了其“天命之地”。推動產區價值從“模糊感知”走向“科學表達”。通過建立產區微生態圖譜、醬酒風味物質數據庫,用科學數據解讀溫度、濕度、氣候、水質、微生物與釀造、與工藝、與品質的關聯,詮釋“一方水土釀一方酒”的奧秘,讓消費者理解,為何離開這片核心產區,便再無赤水河谷的風味。這種基于科學的品質敘事,是應對“消費選擇理性”Z有力的工具。其次,產區治理的關鍵,在于實現“生態與產業的協同共生”。產能提升必須以環境的承載力為絕 對前提,優質產能提升有上限,但價值的提升永無止境。我們必須以Z嚴苛的標準守護這條“生態紅線”。推行生態釀造,將ESG理念深度融入產區發展基因。再次,產區發展的未來,在于打造“美酒與城市、與經濟、與社會的融合體”。在品牌產區培育上,政府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引 領和保 障作用。以立法和嚴苛的標準體系建立生態紅線、準入嚴線、品質高線、產能高限,才能確保產區實現高質量發展。白酒產業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產業,所以,在市場層面,要創造足夠的寬限。少干預,就是Z大的支持,讓其回歸充分市場化競爭的本源。產區不應只是美酒的產地,更應是赤水河谷文化的故鄉、體驗的目的地、人才的聚集地。赤水河谷不僅是釀酒之地,更是紅色文化、生態文化、民俗文化的交匯點。通過產城融合、酒旅融合、活態體驗、文化IP打造,讓消費者在“行走中品味醬香,在體驗中讀懂文化”,進一步推動產區文化的活態傳承。要大力推動產城的“文、養、體”深度融合,讓消費者在這里看見風景、讀懂工藝、體驗文化、帶走產品。當一瓶酒的故事與一條河的旅行、一段歷史的追尋、一種生活的體驗緊密相連時,產品的價值便超越了物理屬性,建立了更深層次的情感鏈接,有效回應了“消費態度理性”中對精神共鳴的追求。
四、從“品牌輸出”到“價值共鳴”
Z好的品牌,是讓消費者在杯中品到匠心,在心中記住情懷。“赤水河谷中國醬香”作為一個區域公共品牌,其內部蘊含著“一超多強”的復雜品牌生態。赤水河谷的品牌畫卷,既要有擎天之柱,也要有百花齊放。正因如此,在酒業深度革新之時,處理公共品牌與企業品牌、龍頭與梯隊的關系,是實現整體價值Z大化的核心。
公共品牌要做“價值尺”與“方向標”。
區域公共品牌的核心使命,是制定并捍衛一套高于行業、引 領產業的標準體系。這套標準應覆蓋從“一粒糧”到“一滴酒”的全過程,成為衡量能否冠以“赤水河谷中國醬香”之名的“價值尺”。同時,它更應是引 領產區走向的“方向標”,明確倡導什么、鼓勵什么、限制什么。通過嚴格的準入與退出機制,確保產區內的每一個品牌,都是產區價值的加分項,而非透支者。這能從根本上解決理性消費者對“魚龍混雜、良莠不齊”的擔憂。
企業品牌要“各美其美”,在共性中尋找個性突破。
在公共品牌的價值共識下,企業品牌必須找到自身的獨特站位。同質化是當下酒類消費中Z大的陷阱。消費者需要的不再是另一瓶“類茅”醬香型白酒,而是一瓶有獨特故事、獨特風味、獨特價值的美酒。有的品牌可能強調其歷史傳承的純粹性,有的可能突出其釀造技藝的創新,有的可能專注于某一價格帶或消費場景的極 致體驗。正是這種“千酒千味”的個性化格局,才能共同構成“赤水河谷”豐富多彩、生機勃勃的品牌矩陣乃至品牌集群,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選擇需求。中國白酒的釀造,是時間與微生物共同書寫的詩篇,是“天人合一”釀造哲學的極 致體現。它代表的不僅是一種風味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、一種文化態度、一種精神歸屬。因此,我們要做的不是迎合低價,而是以更高維度的價值表達,回應消費者的理性期待。讓每一瓶酒,都成為“時間的藝術”,成為“可飲用的文化”。山河入釀,成此酒香“赤水河谷”的每一滴美酒,都是時間與自然的對話,是傳統與創新的和鳴。“赤水河谷”的未來,不在于簡單的產能疊加或營銷轟炸,而在于文化、產區、消費三個維度的深度協同與共同升維。當前,理性增長成為產業的理性聲音。理性增長貴在理性,從消費品屬性看,產能加法一定不是價值加法,全產業鏈路價值升維是必由之路。價格上去很難,下來很容易。歷來都是供需關系決定價格。適度調整供需關系,保持價格穩定是不變的法寶。品牌培育很難,品牌透支很容易。世 界級品牌的價值根本在于血統的純粹。在新時代浪潮中,我們既要守住這片土地的釀造本真,又要開啟與時代同頻的價值新篇。唯有以產區之“正”立本,以品牌之“奇”制勝,以消費之“變”導航,我們才能讓“赤水河谷”這塊金字招牌,不僅成為中國消費品體系中的璀璨明珠,更成為全 球烈酒版圖中不可或缺的東方經典。《周易》所載“剛健篤實輝光,日新其德。”商湯《盤銘》有云“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。“赤水河谷”不僅是貴州的寶貴財富,更是世界的一張美酒名片。它承載著歷史的厚重,也寄托著未來的希望。歷史經典產業的東風已經吹來,經典產業的定位已經明確,我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,我們應“以不息為體,以日新為道”,推動中國名酒走向世界。這是一場關于經典的接力,更是一場面向未來的創造。合力共聚,共釀酒香,愿“赤水河谷”的酒香,不負時代之托。(中國酒業協會CADA)